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在职硕士 新东方在线 > 在职硕士 > 在职硕士 > 正文

2015年在职工硕备考之逻辑知识问答(4)

2015-10-09 19:18:09 来源:新东方在线发表评论

  问题4:什么是知识-能力型逻辑试题?特点是什么?

  思考以下例题:

  [例2]

  甲:什么是战争? 乙:战争是和平的中断。 甲:什么是和平?乙:和平是战争的中断。上述对话中的逻辑谬误也类似地存在于以下哪项对话中?

  A.甲:什么是人?乙:人是有思想的动物。 甲:什么是动物? 乙:动物是生物的一部分。

  B.甲:什么是生命? 乙: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甲:什么是有机体? 乙: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C.甲:什么是家庭?乙: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群体。甲:什么是社会群体?乙:社会群体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单位。

  D.甲:什么是命题? 乙:命题就是用语句表达的判断。 甲:什么是判断?乙:判断是对事物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答案是B。

  解析:题干的对话中出现的逻辑谬误,称为“循环定义”。在定义一个概念时,被定义的概念称为被定义项,下定义的概念称为定义项。如果在定义项中直接包含被定义项,此种逻辑谬误称为“同语反复”;如果在定义项中间接包含被定义项,称为“循环定义”。题干的对话中,被定义项是“战争”,定义项中包括“和平”,而“和平”又由“战争”定义,因此,定义项中间接包含被定义项,这就是循环定义。在B项中,类似地,“生命”由“有机体”定义,而“有机体”又由“生命”定义,因此,循环定义。-

  比照例题1,请思考:一个对“循环定义”的相关知识并不掌握的考生,是否一定不能答对该题呢?一个从理论上掌握了“循环定义”相关知识的考生,是否一定能答对该题呢?例题2测试什么?

  [例3]

  过去,我们在道德宣传上有很多不切实际的高调,以致于不少人口头说一套、背后做一套,发生人格分裂现象。通过对此种现象的思考,有的学者提出,我们只应该要求普通人遵守“底线伦理”。

  根据你的理解,以下哪一选项作为“底线伦理”的定义最合适?

  A.底线伦理就是不偷盗、不杀人。

  B.底线伦理是作为一个社会普通人所应遵守的一些最起码、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C.底线伦理不是要求人无私奉献的伦理。

  D.如果把人的道德比作一座大厦,底线伦理就是该大厦的基础部分。

  答案是B。

  解析:这是一道2003年GCT-ME逻辑试题。问题是诸选项中哪项作为“伦理底线”这一概念的定义最为确切。A、C和D项都不正确,因为都违反了相应的定义规则。A项不符合“定义必须相称”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C项不符合“不得以否定句给正概念”下定义的规则;D项不符合“定义不得运用比喻”的规则。

  这道题涉及概念定义的逻辑知识。但和例1显然不同的是,掌握相关的逻辑知识,对于正确解答该题并不是必要的。也就是说,该题所要测试的,至少不仅是相关的逻辑知识。

  一个不熟悉相关逻辑知识但正确解答了该题的学生,依据的显然是某种独立于相关逻辑知识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正是该题所要测试的。

  [例4]

  不可能有人会不犯错误。

  以下哪项最符合题干的断定?

  A. 所有的人都可能会犯错误。

  B. 有人可能会犯错误。

  C. 所有的人都必然会犯错误。

  D. 有人必然会犯错误。

  答案是C。

  解析:本题涉及词项逻辑和模态逻辑中的对当关系的知识。根据性质命题间的对当关系和模态命题间的对当关系,以下6个等式成立,其中,A表示任意命题,S、P表示任意词项(概念):

  不必然A (并非必然A)= 可能“并非A” (1)

  不可能A(并非可能A) = 必然“并非A” (2)

  并非“所有S都是P” = 有S不是P (3)

  并非“所有S不是P” = 有S是P (4)

  并非“有S是P” = 所有S都不是P (5)

  并非“有S不是P” = 所有S都是P (6)

  因此,

  不可能“有人会不犯错误”

  = 必然“并非:有人会不犯错误” 根据(2)

  = 必然“所有的人都会犯错误” 根据(6)

  因此,答案是C。-

  类似地,关于这道试题,有必要作以下的思考:

  同样,和例1相比,该题涉及逻辑专业知识。但与例1不同的是,掌握相关的逻辑知识,对于正确解答该题并不是必要的。也就是说,该题所要测试的,至少不仅是相关的逻辑知识。两个事实上都完全掌握了上述相关知识的学生,一个可能解答得很快,很准确,另一个可能正好相反。他们显示出了能力上的差异。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呢?甚至,一个对上述相关知识并不熟悉的学生,完全可能同样不失准确与快速地完成了题解。这样的学生所具备与显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呢?事实上,这种能力,正是能力型逻辑考试所要测试的。

  同样是知识-能力型逻辑试题,有必要注意例4的特殊性,即注意例4与例2及例3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于:对于例4来说,尽管掌握相关的逻辑知识对于正确解答该题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但掌握并正确运用相关的知识明显有利于正确快速地答题。因此,为了正确快速应对例4这样的试题,需要考生掌握并会熟练运用相关的逻辑知识;而例2和例3则不具有这个特点。指出这个区别是很重要的。对于一般考生(即未受过逻辑专业系统训练的考生)来说,在解答例2和例3这样的试题时,从思考相应的逻辑知识及其运用入手是不足取的,这会使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正确的方式就是不把它作为知识-能力型试题,而直接作为能力型试题思考。

  例2至例4都是知识-能力型试题。综上所述,知识-能力型逻辑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涉及相关的逻辑知识。

  第二,不是测试考生对相关逻辑知识的掌握,而是测试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掌握相关的逻辑知识对于正确解题并不是完全必要的(这是知识-能力试题与知识型试的区别);但掌握并正确运用相关的知识有利于正确快速地答题。

  第四,尽管从总体上说,掌握并正确运用相关的逻辑知识有利于正确快速地解答知识-能力型题,但仍要注意知识-能力型试题的两种不同类型:应对例4这样的试题,需要考生掌握并会熟练运用相关的逻辑知识;而应对例2和例3这样的试题,对于一般考生(即未受过逻辑专业系统训练的考生)来说,从思考相应的逻辑知识及其运用入手是不足取的,这会使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正确的方式就是不把它作为知识-能力型试题,而直接作为能力型试题思考。

  第五,如何区分上述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能力型试题,是个靠经验把握的问题。最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对任一试题,首先把它作为能力型的来思考,除非发现有必要思考相关的逻辑知识及其运用。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分享到:

课程试听换一换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新东方在线"上的内容,包括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其版权 均为"新东方在线"或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得到 "新东方在线"许可 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新东方在线" 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 文章、资料、资讯等 均为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 " 稿件来源:新东方 " ,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新东方在线联系。

  • 2015年公共管理【MPA】综合知识零基础全程班【数学、逻辑、语文】
  • 2015艺术硕士【MFA】英语高分速成班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

  • 新东方在线论坛

课程排行榜本周本月

公开课更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