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每年究竟有多少人可以过国家线,可能很多同学都对很奇心,很想知道这个数据。但其实这个问题通常没有准确数据,因为国家考试中心没有做这个统计,即便做了也不会公之于众。其他平台也不会去做这样的统计,因为统计较为繁琐,且不知道从何入手。
所以我们大胆猜测一些,只是猜测……
2019考研报考人数290万,录取研究生80万左右,上国家线的人数在96万左右。
2020考研报名人数341万,录取研究生100万左右,大致算下来上国家线的人数在133万—144万之间,有40%左右的考生过了国家线。2021考研报名人数377万,按比例来算,大致226万人无法通过国家线。
其实过国家线是有一定难度的,毕竟过了国家线你就有当上研究生的资格,即使一志愿上不了,调剂也可以考虑一下。
虽然过国家线有一定难度,但国家线是统一划线跟自划线高校不一样,全国很多所学校都是采用的这一条线,所以它一定会照顾到大部分考生的基础水平。
“体现”类方法
明确知识。即要明确设问中所体现的知识到底有哪些,要做到微观上准确到位,宏观上整体把握。“材料是如何体现……道理的”这类设问,易于从微观上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把握;而“材料体现了哪些道理”类设问更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宏观把握。
比较分析。对先前所罗列的知识与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弄清材料体现了哪些知识,或哪些知识在材料中得到了体现,找到一一对应关系。在答此类问题时可先把相关知识在草稿纸上作出简要罗列。
“措施”类方法
联系教材寻答案。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便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教材,看看教材上有没有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在答题过程中要看看材料给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落实主体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可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作出怎样的努力。如材料中有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如有,就可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再如材料中有没有成功的做法,如有,也可资借鉴,提出措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