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9 11:13:17 来源:重庆晨报发表评论
对于参与过职称评定的人来说,职称就是一部事业“通关升级史”,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夸张。一方面,职称与收入和晋升挂钩,不得不评;而另一方面,发表论文、职称英语考试、计算机考试等“硬门槛”又摆在面前,真是一关更比一关难。
如何破解“一把尺量到底”的难题?近日,实行了三十年的职称制度终于迎来了大改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对这项涉及5500余万专业技术人才的制度进行重大改革。重点改革“唯论文、唯资历、唯学历”论,让专业技术人才获得更科学的评价和肯定。
我国职称制度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技术职务任命、1977年至1983年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1986年以来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阶段。现行职称制度共设置科学研究、工程、农业、卫生、教师等29个职称系列。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放评价标准首位
此次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最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就是评价标准之变。
《意见》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放在了评价标准的首位,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通过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将一律予以撤销。
英语计算机考试
不作统一要求
论文、职称英语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再作统一要求,取而代之的评价材料更倾向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并对长期在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也将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
五年内争取完成
所有领域改革
除了完善评价标准,《意见》还创新职称评价机制,对特殊人才通过特殊方式进行评价,对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单独评价。
改革将在3年内完成工程、卫生、农业、会计、高校教师、技工院校教师等职称系列改革任务,5年内争取完成所有系列职称制度改革任务。
病例教案
也是参评材料
在职称评定中“唯论文论”曾经是不少人的痛,而此次改革的重点也是放在了“论文不是评定职称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取而代之,专利、科研成果、病例、教案等等都将变成参评材料。
此次公布的《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意见》,对论文的要求实行了三放宽的改革措施。不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对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可不作论文要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俞家栋说:“给人才松绑,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我们这次改革重要的方向。”
评价标准
推行“代表作制度”
改革后的职称评价标准将推行代表作制度,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例等成果形式都可以替代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局长张冠梓说:“论文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实际有更多的评价标准,更注重实际的业务工作能力和表现。”
有重大突破
或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
更重要的是,今后评职称,将突出对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的评价。增加技术创新、专利、技术推广、标准制定等评价指标权重,注重考察研究成果的经济社会效益。取得重大研究和技术突破的,甚至可以直接申报高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