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在职硕士 新东方在线 > 在职硕士 > 在职硕士 > 正文

2015在职法硕备考知识点:紧急避险过当的认定

2015-10-10 17:09:13 来源:新东方在线发表评论

  通说及其基本观点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紧急避险是一种为保护较大的合法利益而对较小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1],之所以在立法上却认定该行为为违法阻却事由(排除犯罪性的行为,下同),是因为紧急避险行为虽然具有形式上的违法性,即该行为完全符合犯罪构成,但是却不具有可罚性,即该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通说一般认为社会危害性是指犯罪行为人对客体造成的法定的实际损害或现实的危险状态[2]。也就是说,紧急避险行为人的避险行为虽然对合法利益造成了侵害,但是因为该行为是为了保护较大的利益,所以通说认为该行为没有对客体造成法定的损害或危险,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对侵害法益。我们可以看出,通说的认定包含的基本观点是:

  只注重结果的认定原则及方法使刑法犯罪论倾向于客观归罪。我国刑法在渐渐地从主观主义向客观主义倾斜,但是有些方面在没有摆脱主观主义的影响的同时,也存在着矫枉过正的情况。这种情况就表现在紧急避险的限度认定上有一定程度的客观归罪。客观归罪就是把客观上发生的实际危害作为犯罪的基本条件。。[3]这样就割裂了主客观要素的联系,不可避免地会在认定上倾向于功利主义,从这个基点出发来看紧急避险,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命题:

  (1)作为是否成立犯罪的判断标准,社会危害性的有无是以价值的大小为基准。功利主义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使利益最大化,那么能够增加社会利益的就是对社会有益的,而对社会利益的损毁当然地具有社会危害性。紧急避险行为是为保护较大利益而侵害较小利益,使社会总体利益最大,因此对社会来说,紧急避险是对社会有益的行为,自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2)从紧急避险的限制条件来看,必要限度是两个相互冲突的利益的大小比较。如果为了保护一个较大利益,那么避险行为是有益的,反之为了保护一个较小利益而侵害一个较大利益,就是避险过当,是对社会不利的。怎么样衡量利益的大小呢?通说认为判断是否避险过当就是只看两个利益的价值大小,所谓的价值也只是经济上的价值。

  上述作为紧急避险的基本问题,要想对该领域问题进行研究,就不能回避这些问题。

分享到:

课程试听换一换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新东方在线"上的内容,包括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其版权 均为"新东方在线"或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得到 "新东方在线"许可 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新东方在线" 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 文章、资料、资讯等 均为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 " 稿件来源:新东方 " ,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新东方在线联系。

  • 2015年公共管理【MPA】综合知识零基础全程班【数学、逻辑、语文】
  • 2015艺术硕士【MFA】英语高分速成班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

  • 新东方在线论坛

课程排行榜本周本月

公开课更多>>

推荐阅读